搜尋此網誌

網誌存檔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2010/04/16謝老師代基礎入門課

舞蹈是重心變換的藝術!
分解動作不足以成為一個舞步 !

謝宗益老師
-----------------------------------------------------------------
2010年04月16日一早,我照著我的課表到62上基礎入門課。
與往常不同的,才剛踏出曼哈頓大樓的電梯間,就可以隱約地聽得見鋼琴的音樂?!

當下,大驚!!!
我沒有手錶,最近也沒有上教室的網站(因為我又忘了帳號與密碼了T____T),我馬上想到:「該不會改時間上課了?!」,於是快跑了起來,敲門,開門,只見兩位日本的同學在拉筋,辦公室的門是虛掩著,才鬆了一口氣!快速地更好衣出來,對著辦公室的門縫很有元氣地喊:「老師早!」,不經意地瞄過一眼......

唉唷~我的媽呀!
@@~是謝老師耶!

這是我第二次上謝老師的代課。

先記我在課堂中被老師指出的缺點:
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曉得:即使是在做grand plié那樣放鬆的「休息」時,妳的「長方體氫氣球」還是應該往上飄的。

但因為我的「長方體」目前還是吸滿水的紙箱,所以我總是使用錯誤的肌肉在想盡辦法「撐」住我的重心不要往下掉,譬如說:使用我那個靠肩膀的手臂(也就是「大臂」,可是謝老師說這樣叫很難聽,但我不曉得用什詞語來形容這個部位!)及我那個靠手腕的手臂(也就是「小臂」,老師說這樣叫也很難聽,可是我不曉得應該怎麼叫?!)......

當妳使用過多的力量在肌肉時,它勢必變得非常地僵硬,所以,當我做grand plié時,我的port de bras做得就像在上課前先吃過鎮靜劑的謝老師邊遮著他的眼睛(吼~看不下企)邊說的─像是「賣冬瓜茶的(杓子)」(備註:古時候-咦?沒有刪除線可以用耶?!...呃...我是說...早期...呃...以前,賣冬瓜茶的都是用杓子,一杓一杯這樣地賣,但因為現在的冬瓜茶都是袋裝、罐裝或利樂包裝,所以,我想,我應該用像「準備破土建摩天大樓的挖土機怪手」那般來形容我那慘不忍睹port de bras會比較恰當T___T)!
(延伸閱讀:謝老師推薦的port de bras示範影片-請參考連結影片中的port de bras示範)

另外一個缺點是我的petit battement......
我在之前的筆記寫過,petit battement是我很怕的動作之一,因為我一直還抓不到petit battement的做法,做不出完整的(在上一堂代課時,我記得謝老師說過:petit battement是不可分解的動作!)動作,也做不出它快速且乾脆的質感。

在這堂課上,老師提到了port de Tête......
我一直不曉得「頭該怎麼擺」或者說「頭要『看』(轉)多少」?
45度?90度?45度卻往前或是往後略仰?
什麼時候要看多少度?
什麼時候應該看與動作腿相同的方向?什麼時候應該看與動作腿相反的方向?
什麼時候應該要留頭?什麼時間頭要先走?..........

當妳學芭蕾學了一段時間,妳會發現,同樣的動作,加上了頭的方向,加上了眼神,動作就開始有了表情,看起來就是美得很呀!可是,在成人芭蕾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一般不會先要求頭的位置,而希望學生先把重點集中在正確的身體、正確的動作及正確使用的肌肉。
但很可惜的,這堂課,謝老師只是很粗略地提到一下,便帶過去了(可能怕講解太久,會延宕了下課的時間吧?),不免就會有些小小的失望。

在上一堂代課中,謝老師提到了soutenu en tournant的重心轉換;這堂課,老師更是仔細地教soutenu en tournant的分解動作─詳細地講解重心應該如何轉移到收回來的動作腿上。
也就是說,做soutenu en tournant時,並不是重心放在兩腳上一起轉(我記得,我曾經在瑞穗老師的課堂上,也聽過瑞穗老師這樣講解過。);並讓我們在這堂課的每個把桿組合換邊時都練習soutenu en tournant,然後要求大家馬上站定好,做好準備做另一邊,才下音樂。

在這堂課上,老師也提到了一些術語的原始法文意義,譬如說:pirouette是陀螺,flic-flac是「麥芽糖搖響」(註一)。

因為我不是唸理科的,所以我不曉得用什麼樣的定律或運動原理來形容陀螺的運動,只能很淺白地理解:當陀螺受力旋轉時,因各方向離心力總和達到平衡,因此陀螺能暫時用軸端站立,保持平衡地不斷地旋轉;而這跟我之前在「聯想」裡寫到「不均衡的離心力,就會影響到(以軸心旋轉的)平衡」的理解是異曲同工。

不過,請不要錯誤地理解人為的「打」及「甩」,是維持陀螺運動的動力,因為現在已經有「到點敵」(台語),只要按下按鈕就會自動旋轉的陀螺了,所以,請不要再把妳的手、肩膀或是妳的頭,當成轉pirouette的動力了....xd

而「麥芽糖搖響」這種「東西」,由於跟「賣冬瓜茶的杓子」一樣時代久遠,所以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來解釋,所以我只打算這樣提到,所以不再引申去解釋了(相信我,為了找出這個東西叫什麼?已經讓我抱病整整找了兩天T____T),所以如果妳有臉書,請參考謝老師於討論串中關於~flic-flac的解釋

在大部份的芭蕾課堂上,流動的行進方向都是「往前」。
我這樣說,應該又會被謝老師糾正了>___<,因為「前」與「後」這樣簡單的兩個中文字,卻不夠精準;謝老師對正確的文字敘述要求非常嚴格,譬如說:人體的前與後,老師會用前第四位置à la quatrième devant(?)與後第四位置à la quatrième derrière(?)描述,所以,我說的「往前」應該是說:往第八或第二方位行進。

說回課堂中的流動組合,學生們常常做到的tombé pas de bourrée與pas de basque,幾乎都是開始於「前第四位置」(也就是往前做),但這堂課,謝老師卻讓我們「前第四位置」(也就是往前做)與「後第四位置」(也就是往後做)都同時訓練了,相信我,包括我在內的大部份同學,全都做得手忙腳亂。

謝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過:給一堆很難、讓學生做不來的動作或組合的老師,其實是不聰明的。
因為學生會疲於強記或者手忙腳亂地follow那些動作,而完全沒有達到訓練的目的。

那謝老師為什麼還要給這樣讓學生手忙腳亂的組合?
因為,人是一種慣性的動物。譬如說:雖然大部份的人都是生來就有健全的雙手,但人們就是會因為後天的訓練去慣用單手,不慣用的那手,久了便失去了(與慣用手一樣的)靈敏性或能力。
所以,妳必須想辦法給妳的雙手相同的訓練,甚至,妳應該加強妳不慣用手那方的訓練,一開始一定會手忙腳亂地完全搞不清楚,但是,沒有訓練,就沒有能力的累積。
在大部份課堂中已經訓練成非常習慣的行進方向,在往相反方向行進時,雖然動作的本身並沒有改變,我們卻會因為不習慣而變得失去那樣的能力。
所以,我非常感動於老師在組合中這樣安排的用意。

這堂課的中間練習中,我們還做到了ballonné及sissonne......
因為我並不是62一復課就來這裡上課,所以我並沒有從把桿開始學這兩個動作的分解(澤馨老師教大部份「跳躍系」的新動作,都會從雙手扶把開始教,再慢慢進階到單手扶把及離把的訓練。),所以我不能確定這兩個動作是不是在之前的課堂上教過了?

我的確在許多堂其他的課堂上,做到過ballonné及sissonne這兩個動作,可是,我並不太確定我是不是會做這兩個動作,因為,即使學成人芭蕾都快兩年了,很多動作我還只是會跟著做「形」,而還不曉得動作的「質」。

因此,在課後的臉書討論串上,謝老師幫我釐清了我在課堂上沒來得及搞清楚的很多觀念。

很多人把原地或者拋物線位移的「跳躍」稱為「小跳」,譬如說:assemblé、cabriole、glissade、brisé、 ballonné跟sissonne......,但其實這些「跳躍系」的動作,卻有質地上的差別的(謝老師很受不了「小跳」這個通用說法,呵呵~)。

具體的分法:
●原地的跳躍:所有的一位sauté、二位Sauté、échappé sauté、changement de pied、assemblé、cabriole及entrechat(要注意的是:cabriole及entrechat,雖然是跳躍,但更重要的是「拍打」的動作)......
※ 謝老師特別強調:assemblé porté卻是移動的跳躍!(不過我還沒學到,所以不曉得那是什麼動作>"<)

●拋物線位移的跳躍:glissade、sissonne、ballonné跟brisé(要注意的是:brisé也是「拍打跳躍」的動作)......
※ 謝老師特別強調:brisé de volé是原地跳躍。做法:原地起跳、拍打,但是只有單腿落地,有前(dessus)、後(dessous)之分!(不過我還沒學到,所以也不曉得那是什麼動作>"<)

我終於明白Gary老師所說的:glissade不是「小跳」,是「拋物線的位移」是什麼意思了!
(在這麼久這麼久之後呀!)

我不打算重述老師非常清楚講解的sissonne動作的行進方向(à la quatrième,en devant,en derrière及à la seconde, de cote)及關前五位後五位(dessus,dessous),因為我已經備份在上文提到的臉書討論串中,我只打算記老師還幫我釐清了sissonne fermée與sissonne ouverte的觀念。

學芭蕾的人應該都知道sissonne是雙腳起跳。
而我在之前所學到的一個簡記法是:sissonne fermée雙起雙落,而sissonne ouverte雙起單落。

但事實上,就算是sissonne fermée也是雙起單落呀!
因為sissonne fermée是雙腿起跳後,主力腿先落地,動作腿pointé(腳尖點地)再關回dessus或dessous完結(如同grand battement也一定會經過pointé才收回一樣)。大部份的人都應該知道:pointé(腳尖點地)是不可能有重心的,所以只能算單腿落地;而那個從pointé(腳尖點地)到收回dessus或dessous的過程是非常快速的,因此,它讓人誤解為雙起雙落呀!

那我們要怎麼分辨是sissonne fermée還是sissonne ouverte咧?
sissonne不是完結在五位,就是開(ouverte);完結在五位,就是關(fermée)!
跟雙起雙落,或者雙起單落無關!
只因為它是跳躍系的動作,所以總是與起跳與落地扯上了關係呀!

在臉書的討論串中,謝老師還講解了sissonne及ballonné與頭方向的關聯,包括在這些跳躍動作中,手的位置。但因為這篇筆記的篇幅實在太長了,雖然我的話很多,但我很不喜歡寫太長的筆記。
我總是希望我的文字言簡意賅,所以我打算只記到這裡為止。

課堂的時間很短,但要學的東西很多,打字的時間很長,理解的過程很痛苦.......
只靠文字的溝通,是非常不理想的。
因為,文字在表達及理解的過程,都會有誤解的可能。
但是,這是在目前「上」謝老師的「課」,唯一的方式。

結論:謝謝老師!

-----------------------------------------------------------------------
後記:
「舞蹈是重心變換的藝術!」與「分解動作不足以成為一個舞步!」
是謝老師說他要刻在他墓上的兩點。
(在臉書的討論串中,謝老師對「經過分解的動作,就不是純粹的舞步」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每個「舞步」都有自己的名稱,而,每個舞步由兩個以上的「動作」組合而成。)

雖然老師說:看到「frappé要轉」這種描述就很想自殺......
我還是希望會很久以後才看得到那兩點的「雕刻版」~_~"

--------------------------------------------------------------------------
註一、四、五零年代的鄉下地區,交通不便,物質缺乏,儘管如此,半把個月還都會有騎著鐵馬賣零食的小販或者是資源回收的業者,挨家挨戶的和小朋友們進行交易,小朋友拿著平常蒐集的空鐵罐,就可以換到枝仔冰、冰淇淋,或者是麥芽糖等。每一種小販都有其特殊的「人造聲音」來通知大家說:「我來了,大家快來交易啦!」像賣冰棒的小販以手搖鈴的「鈴鐺聲」為號召聲;冰淇淋小販則以氣囊的「叭咘聲」為號召聲;而麥芽糖的小販則以「手搖響罐」發出的「嘎嘎聲」為號召聲。(出自: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mIZWdaRFce4J:www.hchcc.gov.tw/files/e1-40.pdf+%E6%89%8B%E6%90%96%E9%9F%BF%E7%BD%90&cd=2&hl=zh-TW&ct=clnk&gl=tw)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