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部份(P.3~27)
「要挑選鞋底軟硬適度的足尖鞋。鞋底太硬,很難表現繃緊的腳的形狀,更難表現腳的動作過程,有的學生還會依賴鞋底的硬度完成腳的支撐,這樣會削弱足尖力量的增長。鞋底太軟,容易窩腳趾或窩腳心,整條腿不能形成強有力的、上下貫通的推地力量,不利於對人體的支撐和重心的把握,特別不利於旋轉技巧的完成。
再次,鞋頭的型號要合適。......鞋頭寬的足尖鞋,鞋身也比較寬,適合腳形寬、腳背好的人使用;而腳形瘦、腳背一般的人,最好不要選用,因為這種型號的足尖鞋會使腳更多地包裹在鞋裡,不能凸顯腳背。總之,挑選足尖鞋的標準是既要讓自己“舒服”,更要讓別人看著“好看”!」(P.6)
「買來的足尖鞋,一定要進行必要的處理。芭蕾舞者做事嚴謹、做人細緻的品格要從小養成、從小事做起。......處理足尖時,縫製鞋帶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即使是買到縫製好鞋帶的足尖鞋,也要重新加固,不要讓學生縫製好鞋帶的足尖鞋在訓練中出現鞋帶斷裂的問題與她沒關係,是鞋的質量不好,這是很低級的責任心問題。......足尖鞋的鞋帶一般會留有備用的長度,有的學生沒有把備用的部份剪掉,而是繼續纏繞在腳腕處,這樣既起不到固定的作用,過多的褶皺又會使腳腕處顯得很不乾淨,影響了形象與動作的美感。」(P.7)
「人們經常說芭蕾舞演員的“腳”就是芭蕾舞演員的“臉”,其中雖有很多含義,但保持足尖鞋的乾淨不僅是對待足尖鞋最基本要求,它還體現了對自己、對老師、對芭蕾舞的尊重。......本人很難接受學生穿著足尖鞋在教室以外的場所到處行走,甚至去衛生間的行為;更難接受在訓練中,甚至在舞台上穿著骯髒的足尖鞋進行芭蕾舞表演。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是舞者自身欠缺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日常訓練中沒有給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提出嚴格的要求,才會造成學生這種“無知”的表現。
足尖鞋變軟,除了使用的原因,有的時候是因為訓練中腳出汗,透過晾曬,足尖鞋變軟的狀況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穿軟的足尖鞋,雖然不能很好地發揮支撐的作用,但由於比較隨腳、服貼,可以(去除鞋內的支撐物)在基訓課中使用,有益於強化腳的動作意識,增強腳的動作力量。」(P.8)
(延伸閱讀:硬鞋軟了怎麼改?)
「穿足尖鞋訓練或表演時,腳的動作要柔韌、自如,應該與穿軟鞋時一樣富於表現,不論立起的足尖還是伸出去的腳,外觀上顯現的應該是“腳”形,而不是“鞋”形,也就是說穿上足尖鞋繃腳後的效果應該是“腳跟”要服貼,“腳心”要凹,“腳尖”要與腳背呈現流暢、弧形的線條。不講究的現象是“鞋跟”大,出現空閒和褶皺;“鞋底”平直,像一塊堅挺的鋼板;“鞋頭”方方正正,表現不出繃腳後的“腳尖”狀態與腳背線條,致使腳的動作木訥而生硬。......」(P.9)
(延伸閱讀:My Pretty Feet)
「“一個人一條腿站立時,只要把腳轉開一點,就會有一個三個點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如果站正步,腳趾朝前,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就小。”......芭蕾舞的外開實際上是兩條腿肌肉的外旋,是外開力的對抗─兩條腿同時外旋用力時,必將產生逆向的、對抗的力,當對抗的力量均等時,人體的重心必將呈現為一種制約的、穩定的、相對靜止的狀態。」(P.11)
「如果以正步抬起旁腿,大約抬至45度時就無法繼續抬高,如果將腿向外旋開,旁腿便可抬高至180度。這是因為“大腿可繞髖關節矢狀軸做外展、內收運動,因受恥骨韌帶及股骨大轉子的限制,大腿外展幅度一般只能達到45度,但當大腿外旋後再外展時,大轉子已經轉開,恥骨韌帶轉到關節囊上方已鬆弛,旁腿越高恥骨韌帶越鬆弛,限制外展的力量阻礙已消失,再結合骨盆的傾斜,脊柱的側曲,故旁腿可高至180度。”」(P.12)
「Relevé有跳立和推立兩種立起足尖的方式。」(P.16)
(自己的筆記:關於P.18「立起足尖的動作過程及要點」中的書摘,可記在2015年寒訓第27堂課小元老師芭蕾預備課的筆記中做為重點的捕充。)
「frappé與立起足尖的關係......立起足尖是不離地的跳,它是以支撐的形式體現了跳躍在空中的狀態。而frappé的訓練就是跳躍動作的簡易形式:frappé的sur le cou-de-pied動作就是跳起之前的demi-plié動作;自sur le cou-de-pied迅速而有力地向外“彈直”“繃緊”整條腿的過程,就是自地面跳至空中的動作過程。frappé是“射”的意思,“射”的動作鍛鍊了腿部的肌肉力量,強化了推地與伸直的動作要求,這一訓練過程既是跳躍動作的前期訓練,也是立起足尖的動作基礎,因此,在frappé的訓練中,在保證動作規格的前提下,要特別加強向外伸直腿的力量和速度......」(P.19)
「直接落時......“重心的移動要滯後於落下足尖”,其核心與方法就是強調重心的控制─將身體重心儘量保持在站穩足尖的位置,在這一控制的狀態中,完成落腳動作;隨著腳從足尖落至全腳,身體重心有控制地從足尖位置過渡到全腳位置。......控制骨盆既是把握重心的關鍵,也是控制上身姿態的方法:控制骨盆,必定加強腹、背肌的肌肉力量......」(P.23)
「跳落時......落至全腳的時刻,支撐腿呈現為微微彎曲的狀態,繼而延續柔韌的demi-plié動作.....儘量減小足尖至全腳之間的落差,也就是說落腳的動作要輕巧......」(P.24)
「需要注意的是針對腳背極好或極差的學生來說,繃腳的力量與程度,其要求各不相同:腳背極差的學生,要盡最大的力量完成繃腳,在使足尖鞋的鞋頭與地面形成“平行”的支撐的同時,努力使繃緊的腳背與小腿構成“垂直”的整體;腳背極好的學生,立起足尖後,特別是一條腿支撐時,繃腳的力量要有一定的收斂與控制,因為繃過頭的腳背不能構成“平行”與“垂直”,同樣不利於支撐力的貫通與重心的把握。」(P.26)
「立起足尖後,伸直的膝蓋與繃緊的腳形成了垂直與貫通的支撐力,從而最大程度地堅固了身體重心......
需要注意的是伸直膝蓋的方法。如果以“後蹬”“下壓”的方法片面地追求膝蓋外觀上的伸直,對於處於生長時期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會有造成畸形腿的可能─膝反曲(又名雙膝後傾,或稱膝伸展過度)。這種畸形腿的形成是因為“控制腿的膝部的前後韌帶和肌肉長時期伸展過度,將臗骨向後牽引,使它越出了在腿部的正常排列位置。這種張力過強造成的腿形從側面看很像半圓形。”一旦形成了膝反曲,這種腿形必將影響足尖技巧訓練中支撐力的垂直與貫通,進而影響身體的重心與技巧的發展。」(P.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